植物保护无人机的特点有哪些?

发表时间:2020-03-06 12:35文章来源:卑泸航模科技有限公司


无人机飞行防护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植保工作方式。作为施药设备,植保无人机具有提高我国机械化施药工作面积、提高农药利用率、作业效率高、地形适应力强、作业安全的特点。

 


但是,现在的植物保护无人机业界仍处于发展的初期,植物保护无人机的作业也存在着作业不规范、容易发生浮动药物的危害等。因此,结合植物保护无人机的特点,提出了以下技术规范。

 


(1)风力
风力对雾的沉积和悬浮有很大影响,2级以内的微风有利于雾的沉积,悬浮距离小,3级以上的风速减少雾的沉积,雾的悬浮增加。因此,无人机应在三级风速范围内运行,以避免漂移问题。除草剂作业为了不发生漂浮药害,必须尽量以2级以内的风速进行作业。

 


杀虫杀菌作业:请在3级以内的风速下作业。

 


除草剂作业:应以2级以内的风速作业。

 


(2)风向
由于雾随风飘动,无人机下方的风向空气中存在农药成分,实际散布区域也随风速的大小而变化。在无人机作业过程中,关注风向的变化,实现了以下目标

 


a.作业人员禁止在无人机下保护风向,避免农药中毒。


b.注意作业区域下的风向是否存在对药物敏感的动植物,以免引起药物的移动危害。

 


c.除草及其他敏感作业时,应在田块下方的风向边缘区域设置安全隔离区域,防止药液飞到相邻区域发生药害。

 


(3)温度与湿度
温度对药液效果很重要,低温下药效可能不好,低于0℃时可能发生药害。温度高,药液蒸发加快,雾沉积量极少。根据不同药剂的温度特性,农药适应的温度差异也很大,但总体来说必须在15-30℃之间进行作业。应禁止在0℃以下、35℃以上进行作业。

 


由于湿度低,雾气的蒸发加剧,在湿度低的地区作业应避免高温时段作业,减少药液的蒸发。实验表明,蒸发使100μm雾在25℃、相对湿度30%的条件下移动75厘米后减少一半。应避免在温度30℃以上、湿度40%以下区域作业。在低湿度地区工作时,应稍微提高每亩用量,增大雾径,减少雾的蒸发。

 


只有在各方面做了规范的操作后,才能确保作业效果,防止发生药害。